查看原文
其他

[干货]马白克·塔娜特·佳美娜——南美“三剑客”品种知多少 | Decanter品种秀

Decanter 醇鉴 Decanter醇鉴 2021-06-02

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称“Decanter醇鉴”,

关注英国葡萄酒杂志Decanter官方微信号


马白克,塔娜特(Tannat)和佳美娜可谓南美洲品种三剑客。今天,葡萄酒大师Alistair Cooper带我们一同领略它们在南美洲的各自风采。


阿根廷采收季。图片版权:Getty Images


许多人误以为南美洲深厚的葡萄酒文化源于西班牙。但事实上,在这大西洋的彼岸,马白克,塔娜特和佳美娜都是法国血统。


纵观历史,这三个品种都曾在法国葡萄酒的发展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只可惜风水轮流转,它们今日在故土的影响力已经十分式微。但它们是如何在南美产区开拓出新的天地,未来发展又如何呢?


时光倒回数百年,当时智利和阿根廷主要被la uva negra(字面意思“黑葡萄”)的变种占据。16世纪50年代,这个品种跟随西班牙人来到南美洲。如今,la uva negra已经发展成一个庞大的品种家庭,拥有无数的同义词和变种。如今智利的派斯(País),阿根廷的克里奥亚奇卡(Criolla Chica),乃至北美的弥生(Mission),说的都是la uva negra。人们认为这个生命力极强且高产的品种源自加那利群岛,在那里,la uva negra被称为Listán Prieto。


1850-1880是拉丁美洲葡萄酒产业走向现代化发展的最关键30年。也是在这个时期,当地的葡萄酒产业以法国——尤其是梅多克的优质葡萄酒为标杆,并由此引进了诸多法国品种,以提高当地的葡萄酒品质。法国植物学家Claude Gay于1830年在智利建立了第一个葡萄苗圃。20年后,Silvestre Ochagavía Echazarreta建立了同名葡萄园,并首次将法国品种用于商业化生产。如今智利的众多名庄也是在这个时候成立,像伊拉苏(Errázuriz),Cousiño和干露酒庄(Concha y Toro)。


1852年,另一位法国人Michel Pouget将一些法国品种(包括马白克)带到了门多萨,但人们推测这些葡萄藤应该更多来源于邻居智利的圣地亚哥,而非法国。法国品种在南美洲逐渐向东延伸。在1874年,巴斯克移民Pascal Harriague将葡萄藤从阿根廷带到了乌拉圭。他对一种叫做Lorda的葡萄表现十分满意,并建立了面积为200公顷的葡萄园。之后不久,其他酒农陆续种下了这种葡萄,Lorda改名为Harriague。到了1919年,人们发现这个葡萄其实就是来自法国南部马第宏(Madiran)产区的塔娜特。


“三剑客”基本档案


阿根廷


总葡萄园面积:207,000公顷


马白克葡萄园面积:40,000公顷,占总葡萄园面积20%


智利


总葡萄园面积:140,000公顷


佳美娜葡萄园面积:11,000公顷,占总葡萄园面积8%


乌拉圭


总葡萄园面积:7,000公顷


佳美娜葡萄园面积:1,900公顷,占总葡萄园面积的27%


资料来源:《SAG,智利农业部》;《全球农业信息网》;《INAV,乌拉圭国家葡萄酒局》


“天选之子”马白克


纵观南美特色品种,马白克无疑是最大的人生赢家。马白克曾是波尔多种植面积广泛的葡萄品种,但到了20世纪,波尔多阴雨绵绵、潮湿的气候以及夜晚温暖的环境让喜爱阳光的马白克举步维艰。反观阿根廷,干燥并充满阳光,搭配上凉爽的夜晚,更适合马白克的生长。


图片版权:CIVB


尽管门多萨是天然的马白克风土之地,但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当地酒农才开始认真看待马白克。“当我在1995年来到门多萨时,我一边惊叹于这里竟然有老藤马白克,又一边为这里竟然没有高品质葡萄酒而纳闷。”


门多萨Altos Las Hormigas酒庄酿酒顾问兼马白克专家Alberto Antonini表示:“在当时,当地葡萄酒产业深受法国酿酒观念影响,当地人眼里只有赤霞珠、梅乐和霞多丽,并没有将马白克列入高品质的队伍中。”


那究竟是哪些因素将马白克推向成功的巅峰呢?首先,阿根廷马白克十分易饮,充满活力,单宁柔顺又具有质感,让任何段位的爱酒人士都能欣赏它的美。迷人的黑色和蓝色果香,紫罗兰和香料风味,中等酸度,无论是独饮还是搭配美食都十分美味,就像一位大众情人。另外,马白克在阿根廷各地的葡萄园都有出色的表现,且产量稳定,因此成为了货源、品质都十分稳定可靠的选择。


但易饮以及稳定的产量只是冰山一角,真正让马白克实现质的飞跃的,是人们对于卓越风土的探索。马白克是适应性极强的品种,Nicolás Catena在种植马白克时发现,它决不是一个“千人一面”的品种,能够深入地展现出当地的风土特色


其中最具突破性的举动,便是将马白克带到了高海拔的乌格河谷(Uco Valley)中,如今在维斯塔弗洛雷斯(Vista Flores),阿尔达米拉(Altamira),胡塔拉利(Gualtallary)和萨尔塔(Salta)北部都能找到马白克的身影。


海拔的改变会对马白克带来巨大影响:1)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下降,让葡萄可以更稳定地成熟;2)高海拔意味着较大的日夜温差,让葡萄同时拥有充足的酸度和丰富的果香;3)另外有研究表明,更多的日照可以让马白克产生更多香气。高海拔地区的紫外线照射往往更加强烈。


“除了高海拔,土壤成分也是关键。”Altos Las Hormigas酿酒师,同时在胡塔拉利酿造自家品牌Revolver葡萄酒的Leo Erazo表示,“在门多萨,不同的海拔地区土壤构造也不相同。海拔越高,土壤便越贫瘠,排水性也越好。阿尔达米拉的土壤混合了岩石和白色的碳酸钙,赋予了葡萄酒精细的单宁以及独特的矿石风味。”


同时,马白克的风格也在发生改变。尽管马白克葡萄酒风格往往较浓郁,但Zuccardi 酒庄以及Michelini Brothers酒庄等正在尝试酿造出口感相对轻盈的葡萄酒。提早采收或带梗发酵可以让葡萄酒拥有更清爽的口感。


马白克十分适合进行橡木桶陈年,但酿酒师Leo Erazo表示:“如今,人们开始克制橡木桶的使用,减少过度萃取,也不再追求过熟的葡萄。这是件好事,能让马白克自身以及风土带来的独特风味都得到更好的展现。”


上下两难的佳美娜


在阿根廷,马白克是当之无愧的“国民品种”。但在智利,佳美娜似乎就没有马白克那么幸运。尽管佳美娜被称为智利最具潜力的标志性品种,但并非所有智利人都赞同这个观点。


佳美娜从波尔多来到智利,早期被人们误以为是梅乐,因而最早被叫做“智利梅乐”。直到1994年,法国葡萄品种学家Jean-Michel Boursiquo来到Viña Carmen的葡萄园,才为佳美娜正了名。


相关阅读:

独家专访:“发现”智利佳美娜的传奇人物


有人将智利的佳美娜和马白克在阿根廷的成功相提并论,但也有人认为将佳美娜作为智利的标志性品种未免操之过急。“佳美娜不太可能成为智利标志性品种,佳美娜只在特定的地区有比较好的表现,比如说阿帕尔塔(Apalta)和Peumo。” 甘露酒庄的技术总监Marcelo Papa说道,“不同于马白克或是添普兰尼洛可以种在阿根提或西班牙的任何地方,佳美娜对风土其实有着苛刻的要求。”


佳美娜属于晚熟品种,并带有独特的青椒风味。要想有效控制“生青味”,漫长的成熟期以及温暖的气候是关键。但温度太高也并非好事,如果生长季气温过高,佳美娜会面临酒精度过高且口感平淡的窘境。


高品质的佳美娜来自温暖但又不失凉爽的风土之地,因此,高海拔、有凉爽的海风或山风,以及临近水源之地都是首选。孔加瓜谷(Colchagua),以及位于察加珀谷(Cachapoal)的Peumo是种植佳美娜的绝佳之处。无论是100%佳美娜还是混酿,都有出色的表现。


“我们真正和佳美娜开始打交道只有短短24个年头。” 桑塔丽塔酒庄(Santa Rita)酒庄负责高档酒的酿酒师Sebastian Labbé表示,“虽然今天的葡萄园在种植和管理上都有很大的进步,并得到了不错的结果,但一切才刚刚开始。”


派斯:涅槃重生


如果只考虑市场,派斯是否能成为智利的标志性品种呢?


图片版权:Wines of Chile


派斯有着上百年历史,广泛种植于伊塔塔(Itata )和莫莱谷(Maule),曾被视为“二等公民”,如今却重新获得关注。来到智利的桃乐丝酒庄(Miguel Torres)是复兴派斯葡萄的关键推手之一。酒庄尝试了酿造各种风格的派斯,甚至酿造了起泡酒“Estelado”。


“所有人看到这款酒时,都觉得我疯了!”桃乐丝的酿酒师Fernando Almeda说道,“在进行各种尝试之后,我们得到了不错且有趣的结果。派斯明明是智利最古老的品种,现代酿酒业却对它了解甚少。毕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对这个品种都抱着不屑一顾的态度。”


延伸阅读:

派斯葡萄(País):被低估的“智利宝藏” 


Labbé在桑塔丽塔酒庄酿造出一款新酒——Floresta混酿。“这款酒使用的佳美娜和派斯来自阿帕尔塔的一个葡萄园,藤龄为80年。” Labbé表示,“两种葡萄混种在同一片土地,由同一个家族世代使用传统方法进行打理。这是有史以来‘智利血统’最浓厚的葡萄酒,我们对其呈现出的风味也十分满意。”


塔娜特之光


来自马第宏的塔娜特,口感粗糙,单宁感过于强烈。在法国其实不怎么招人喜欢。但到了乌拉圭,它却摇身一变,成为了明星品种。


塔娜特在南法粗犷的特性,让当地的酿酒师们在酿造时习惯使用微氧化技术来柔化口感。但在乌拉圭,受到潮湿的大西洋海风的影响,让塔娜特既不必担心酒精度的过高,又有足够长的时间达到理想成熟。今天,塔娜特在乌拉圭的种植比例已经超过26%


“拥有良好排水性的土壤,是种植优质塔娜特的关键。”兼任乌拉圭Bodegas Garzón酒庄酿酒顾问Antonini解释道,“如果土壤含水量过高,那么葡萄藤只会专注于长叶子,忽略了单宁的成熟。对于塔娜特来说,只有足够成熟才能避免生涩的单宁。”


乌拉圭的塔娜特会带有成熟浓郁的黑色水果风味,像黑莓和黑樱桃。橡木桶陈年也会赋予塔娜特额外的巧克力和咖啡风味。在马第宏,橡木桶主要用于软化塔娜特的单宁。但在乌拉圭,橡木桶则带来更多样化的风格。


“在乌拉圭,使用法式新橡木桶是件新鲜事儿。” Pisano家族酒庄的酿酒师Gabriel Pisano解释道,“Pisano酒庄从1998年才开始使用全新的法式橡木桶。橡木桶陈年并不是万能的,它适合特定的葡萄酒和风格;塔娜特就能够与橡木桶完美融合。但对于伟大的葡萄酒来说,橡木桶并非必需。40年以前,我的祖父没有使用橡木桶,但这些酒在今天表现依旧十分迷人。”


Pisano也设立了一个名为“Viña Progreso”的实验性项目。这个项目旨在酿造不用橡木桶陈年的塔娜特,这款酒被命名为“Barrel-less(零橡木)”。最近我们品尝了2018年份的半成品,味道已经出乎意料的迷人:单宁柔和,些许花香点缀。我真希望市场上能有多点这种风格的塔娜特。


但乌拉圭塔娜特的市场前景如何,是否令当地酒庄担忧呢?“如果人们会对乌拉圭的葡萄酒感兴趣,那为什么不会对塔娜特感兴趣呢?”Pisano表示,“放眼全球,塔娜特并非常见品种,其针对的市场也不会是主流消费者。另外,我们的酒产量不多,出口量有限。因此,我们更愿意将推广重点放在愿意尝鲜的消费者身上。”现在看来,乌拉圭酒庄对于塔娜特的市场前景还是十分有信心的,笔者也对他们的推广理念表示赞同。


放眼未来


每一个产区,是否都一定要有自己的主推品种呢?“我个人并不觉得选择标志性品种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桑塔丽塔酒庄的Labbé表示,“在合适的风土上种植正确的品种,才是智利葡萄酒产业下一步工作的重点。”Antonini也赞同这个观点:“我们应该逐渐将目光从马白克移开,将更多推广‘阿根廷葡萄酒’整体。葡萄品种是流动的,但风土是唯一的。全球最伟大的葡萄酒均源自伟大的风土之地,而非伟大的葡萄品种。”


那新世界是否能复制旧世界的风土体系呢?“这是迟早的事情。” Antonini对此深信不疑,“新世界的产区体系逐渐形成,像阿根廷的Paraje Altamira产区,胡塔拉利也正在探索之中。之后,我们会对每个产区可以种植的品种以及栽培方式做出要求,像每公顷的产量以及陈年时长等等。这不会是件容易的事情,毕竟新世界的酿酒师们不喜欢被条条框框所束缚。”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想法,毕竟在过去30年里,新世界的葡萄酒产业一直将推广的重点放在葡萄品种上。这些特色品种毫无疑问在拉丁美洲的葡萄酒产业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同时,我个人认为,面对如此善变的葡萄酒市场,只推广单一品种是十分危险的。


同时,我也深信赤霞珠会在智利和阿根廷的顶级葡萄酒队伍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智利人对赤霞珠已经有了很好的了解,但在阿根廷,赤霞珠的潜力还有待挖掘。而在顶级南美洲葡萄酒中,马白克和赤霞珠混酿其实具有无限潜力。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持之以恒的风土探索以及创新,会让南美洲葡萄酒产业在接下来的十年里,迎来激动人心的篇章。


(编译:ICY;Sylvia Wu/吴嘉溦)


✎更多阅读


独家专访:“发现”智利佳美娜的传奇人物


智利葡萄酒的新风向


从安第斯走来:那些联结新旧世界“血统”的佳酿


说说南美洲那些“挑战极限”的葡萄们


派斯葡萄(País):被低估的“智利宝藏” 


✎如何查询更多文章?


点击右上角“···”

点击“全部信息”进入“历史消息”



在上方“搜索栏”中输入关键词,如“橡木桶”

便可查询浏览相应文章



长按以下图片↓↓↓ 

点击“识别二维码”

关注Decanter杂志官方公众号。

(或搜索微信公众号ID:Decanter醇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